医学部主页  北医新闻网 
 
 
名师名教
全部
国家
北京市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管理» 师资队伍» 名师名教» 全部
李学军
发布时间:2015-04-08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一、个人简历

李学军,女,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于200310月至20087月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86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966教授,19976月获博士生导师资格。19854-12月,及19925-19945月赴美国北卡和洛克菲勒大学进修。 现兼任国际科联中国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生化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高等教育学会基础医学分会常务委员等职。并任3个国际杂志(EJPCEPPAPS)的编委,国内11个核心期刊的副主编、常务编委和编委等。并兼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客座教授,新疆医科大学客座教授及外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二审专家,国家人事部世纪人才评审专家等。

高校教龄32年,教授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药理理论课及实验课。在担任学院副院长期间,曾主管学院2004年教育部的理科基地检查,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2008年国家实验教学中心的申请等。并组织申请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类项目。已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21人,本科生发表SCI收录文章11篇,其中第一作者2篇。

研究方向为分子药理学。曾以负责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卫生部基金2项、国家教委基金1项、美国洛克菲勒基金2项。并参与国家863项目研究2项,973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已独立培博士研究生博士后13人,硕士生5人,现有在读博士生11人,硕士生2人,已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SCI收录(第一和责任作者)文章35篇。

二、名师心得

跟许多50年代出生的同龄人一样,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在家里和学校都曾经受过很传统的教育,我也下过乡、考过研、留过学,但不变的却是对未来永远美好的憧憬以及永远不懈的追求。我能够最终踏上高校大门并成为一名教师是我们很多同龄人所不能企及的,我只知道该格外珍惜,30多年的教学实践,有如下几点体会和心得:

教学相长,素质第一

作老师首先要当好学生。我在学生时代遇到许多优秀的老师,他们的勤勉、敬业、忠诚、耐心、认真和执着将激励和影响着我,在我的身上会有这些老师的影子。当老师也要向学生学习,所幸的是我们的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个人的素质都是非常出色的,他们的阳光、单纯、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以及年轻的朝气也让我永远不会萎靡和懈怠。当教师不仅还要教书还要育人,要首先培养学生的战胜一切困难包括战胜自我的能力,要让他们热爱祖国并培养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要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励学生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内容严谨,及时更新

医学教育是一个职业教育,要注重传统知识的传授,同时,生物医学的知识进展很快又要注意及时更新。

1.当前处在一个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对疾病对医药的认识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我们的教材赶不上知识的变化和更新。于是要求老师要及时学习新的知识来取代陈旧的概念;药理学是药学和医学、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学科,在教授时更需要结合药学以及临床知识进行讲授,这需要药理学教师有更为广博的学识和水平。

2.传统知识的传授要少而精,重点介绍核心内容及难点,并将这些难点内容讲讲精讲透。如抗心律失常药一章是药理课程中最难学习的一章,我在讲授中侧重从道理上讲清楚每类药物的作用特点、作用机制,并将机制讲解透彻,从而举一反三。而不要求学生记住每一个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及应用。

教学改革,启发创新

1.在基本知识的传授中,除了采用启发式诱导式教学外,也将科研以及临床问题提出来交给学生讨论,如将与药理学课程内容相关的科研结果拿给学生做结论性分析,曾收到良好的效果。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早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是学院开展了八年的一个教改项目,学生早期接触科研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教师为主导,设立研究课题,培养了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实施科研的兴趣与能力,以及汇报科研成果、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为进一步的科研和临床实践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项目应该发展成为医学生物学教育的一个常规模式。

         

三、名师寄语

教书育人育人第一,培养健康乐观、严谨求实的高素质人才是最为重要的,任何人在学习、科研中都会遇到困难和阻力,能够勇于探索,勤于学习,执着坚强是战胜一切的重要的品质;教书育人先要教己,天道酬勤,只有自己博学勤奋,认真严谨,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教书育人要与科研相长,一个好的教师,没有独立创新的科学研究,也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教书育人要有表率,一个好的老师要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教书育人要对学生关心耐心,因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名师名言

对国家热爱忠诚,对教育事业热情认真,对同事和学生真诚耐心,对学习执着勤奋,对科学勇于探索求真严谨。 

五、名师先进事迹

风采依旧的笑容,匆匆忙碌的脚步,得体雅致的衣着……,迎面走来的是一位典型的高校女教授的身影。

有人说她过于拼命,对她的忘我不能理解;有人说她对事业过于执着,提醒她功成名就可以歇一歇了……,但她都淡然处之。她有她的人生理想,为教育事业、为党的事业她兢兢业业,乐此不疲。在她的心中有一个大的目标,在有限的生命中为祖国做些有用的事情,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她,就是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理学教授李学军。

1.美丽的人品

李学军教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磨练自己,人格上得到完善,有很多事例让人忘怀。

以身作则,师德高尚  李学军教授工作能力较强,受到领导和群众的信任,担任多种职务——曾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现任药理学系主任、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等。但担任职务并不影响她做为教师去完成职责。在系里排课和承担任务方面她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不论是研究生课、本科生课还是专科生课她都认真对待,备课严谨,授课效果好。在讲课的同时,她为人师表,兢兢业业,寓育人与教书之中,同学们爱上她的课,在得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有了做人方面的启示。

报效祖国,痴心不改  李学军教授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曾两次赴美国大学学习和进修,为她在药理学界有更好的发展、确立领先地位打下了基础。但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国浪潮澎湃,按时回国人员寥寥的背景下,她毅然学成回国。她在不同场合多次说过,国家需要人来建设,我们在自己的国家干事是大有作为的。她从未对回国举动有动摇。在国外期间,针对一些人对中国现状的曲解她也会不厌其烦地进行解释和宣传,通过她的言行使周围的人群对中国有了正确的了解,很多外国同行在她的介绍下完成了中国之行。

带病工作,任劳任怨  李学军已人过中年,多年的不规律生活和紧张繁忙的工作损害了她的身体,她的眼部做过激光治疗,至今视力还很低下;心血管方面疾病也青睐她的身体……,但这一切均未减弱她追求的脚步。为学生论文的完成她倾力指导;面对如山的稿件、标书她节假日完成审评;同事们收到的来自她的电子邮件发出时间有时是夜里12点,有时又是清晨34时,大家发问:老师什么时候睡觉?

心如止水,活得透明  李学军尽管已成就卓著,桃李满园,但她依然平易近人,童心未泯,和周围同事相处融洽,大家有什么问题也会找她反映,与她商量。她对待同志也是以诚相待,没有障碍。有人说,老师像个大孩子,心是透明的。

2.辉煌的事业

教学

李学军教授高校教龄已达32年,2003-2008年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她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而且能够积极倡导并开展教学改革。

她已经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基础医学院和药学院)21人,均完成毕业论文,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参与发表SCI收录论文9篇,发表综述论文8篇。指导和培养创新人才11人。由于对学生真诚热情、耐心而细致,她的学生对她很崇敬,他们说“为人师,就应该如此,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近年来,李学军教授主编了一套系列基础医学实验教材,并作为副主编编写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3部,参编教材40余部。曾主持教育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理科基地建设项目,即其他教改项目2项,已发表教改论文4篇。1995年曾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师奖,2007年获北京大学王阳元-杨芙清院士奖教金奖,2008年或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最近还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任教学副院长期间,除了承担常规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外,她主持和组织了几项大的教学评估和检查。如2004年教育部的理科基地检查、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2008年国家实验教学中心的申请,均高分获得通过,其中的辛苦也是难为人知的。

科研和研究生培养

李学军于19966月任药理学教授,19976月获博士生导师资格。她在从事的药理学事业上也做出了卓越成就。

她主持的分子药理研究室已独立培博士研究生博士后13人,硕士生5人,现有在读博士生11人,硕士2人。已经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 SCI收录论文40余篇。她的科研水平在药理学系乃至全国药理学届都有一定的影响。她领导的研究室主要研究课题为:水通道的生物学研究和新药发现;药物蛋白质组学和药物靶点的发现;抗肿瘤转移的药理学研究等。

他们已经证实碳酸酐酶抑制剂可以抑制正常动物肾脏、生殖系统以及肿瘤和肿瘤转移灶的AQP1蛋白的表达,特别是能明显肿瘤血管内皮细胞AQP1的表达。借助于基因转移的细胞系和红细胞高通量筛选模型,已经证实碳酸酐酶抑制剂也能够抑制细胞膜AQP1蛋白转运水的功能。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在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分子对接和计算机筛选是治疗靶和先导化合物发现和确认的重要方面,他们做了探索性工作。该研究室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合作,已经确定了两个碳酸酐酶抑制剂在AQP1蛋白3D结构上的结合位点,并且根据AQP1蛋白的3D结构和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化学结构指导和合成了100余个化合物,初步的筛选发现它们中约有2个表现出对AQP1水通道转运水的功能。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蛋白质组学研究将不仅给疾病诊断提供可能的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并且也可以增加下游药物发现的效率。应用2D电泳结合质谱技术,李学军实验室已经鉴定了药物和疾病相关蛋白80余个。并自行制备了其中5个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用于进一步的研究。目前该实验室正在致力于功能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以及小分子和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以上研究课题,李学军教授曾以负责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卫生部基金2项、国家教委基金1项、美国洛克菲勒基金2项,今年获批教育部创新药物重大专项候选药物研究一项。并参与国家863项目研究2项,973项目等课题的研究。 在科研工作中成绩显著。

其他

李学军教授所具有的科研水平及组织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平易近人的品格和娴熟的英语会话能力,使她受邀兼任了多种社会职务,如国际科联中国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生化与分子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基础医学教育分会常务委员等职。及国际3个杂志(包括EJPCEPPAPS等)的编委,国内11个医学和药学相关核心杂志的副主编、常务编委和编委等。此外,还兼任着哈尔滨医科大学客座教授,新疆医科大学客座教授及外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在医学教育及药理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上,她始终在尽全力工作着……

六、所属专业领域、学校文字介绍

教学方面从事本科生、研究生药理学教学,主讲《药理学》及《心血管、分子药理学学》等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药理学科的知识特点,紧密联系临床及药物药理研究的进展,注意更新知识及启发式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在任基础医学院教学副院长期间,作为主要负责人,组织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理科基地能力提高》项目、《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中华医学会的《PBL教学改革》项目、《课程融合》项目等教改的尝试。主持一套系列基础医学实验教材的编写,并作为副主编编写2本本科生《药理学》教材及1本研究生教材《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参编教材40余部。已发表教改论文4篇。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21人,指导和培养创新人才11人,指导本科生发表或参与发表SCI论文11篇。组织基础医学院顺利地通过了2004年教育部的理科基地检查、2007年本科教学评估,以及获得2008年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的称号。 她工作积极热情、认真执着、卓有成效。1988年被评为北京医科大学优秀教师,1997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07年获得北京大学王阳元-杨芙清院士奖教金奖,2008年获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8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Copyright © 2006 - 2009 www.endz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邮编:100191 您是第 访问者